非纤用聚酯发展前景看好
[
2006-08-14
] 来源于:
中国化工信息
全球产销双双提升
近年来全球聚酯产能从2000年的3379万t/a增长到2005年的5557万t/a,年均增长率为12.9%;产量从2937万t增长到4128万t,年均增长率为8.1%。在非纤用聚酯产品中,瓶用聚酯产能从847万t/a增长到1524万t/a,年均增长率为15.6%;薄膜用聚酯产能从180万t/a增长到256万t/a,年均增长率为8.4%。2000~2005年全球聚酯产能及产量统计见表1。
东欧是瓶用聚酯消费增长率最高的地区,其次是中东/非洲、东亚。近年来,非纤用聚酯生产能力在全球聚酯总产能中所占的比例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预计到2010年,全球非纤用聚酯需求量将达到2000万t,其中瓶用聚酯树脂增长幅度最大,其需求量将达1600万t;其次为聚酯片材,需求量将超过200万t。
国内产能大幅增长
近几年我国聚酯生产持续稳定增长,2005年聚酯树脂产能为2000万t/a,其中纤维用聚酯产能达到1683.6万t/a,非纤用聚酯产能为278.0万t/a。在非纤用聚酯产能中,瓶用聚酯产能为220.0万t/a,膜用聚酯产能为57.7万t/a。2005年国内聚酯消费量达到1430万t,非纤用聚酯消费量达到245万t(详见表2)。
目前国内非纤用聚酯生产厂家已达20余家,其中产能达到20万t/a的聚酯瓶片生产企业有6家。2005年我国瓶用聚酯及聚酯薄膜主要生产企业见表3,BOPET薄膜生产企业产能统计见表4。
拓展应用领域 推动行业发展
●瓶用聚酯
近年来,随着我国饮料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瓶级聚酯的消费量迅速上升,占包装用聚酯的2/3,成为推动包装用聚酯发展的强劲动力。预计国内瓶级聚酯需求量将随着瓶级聚酯产能的增长而得到进一步增长,预计2010年国内市场瓶级聚酯需求量将达到300万t以上。
在包装用聚酯中,应用最广的是碳酸软饮料(CSD) 聚酯瓶,如可乐、雪碧等包装用聚酯瓶,年消费量约为150万t。
●膜用聚酯
近年来我国膜用聚酯消费量呈逐年增加态势。据统计,2003年我国膜用聚酯消费量为14万t,2004年为17万t,2005年达到25万t,预计到2006年包装用聚酯薄膜产能将达到40万t/a,2010年达到80万t/a。
我国引进的聚酯薄膜生产线以生产中、低档膜为主,能够生产高级聚酯薄膜产品的企业很少,如工业用薄膜、农用薄膜和医用薄膜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依靠进口。
●片材用聚酯
我国聚酯片材业尚处于起步阶段,2005年聚酯片材市场需求量达到10万t。随着生产厂家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预计今后几年我国聚酯片材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都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工程塑料用聚酯
目前聚酯工程塑料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及日常生活中。但由于我国聚酯的晶化技术未解决,工程塑料用聚酯产业发展缓慢。近年来,我国工程塑料用聚酯的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并相继开发了PET复合增强工程塑料、液晶聚合物增强塑料、纳米级原位复合工程塑料等,随着这些产品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将对我国聚酯工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抓住上升周期机遇发展非纤用聚酯
尽管目前我国非纤用聚酯消费水平还很低,产品应用局限于包装、电子、电器等少数领域,有的甚至是空白,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非纤用聚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目前我国聚酯工业已进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预计今后几年国内非纤用聚酯的市场消费量将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预计到2010年,国内非纤用聚酯的消费量将达到395万t,并远远超过纤维用聚酯消费增长率(2001~2005年我国非纤用消费情况及2010年预测见表5),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纤用聚酯消费国。
表1 2000~2005年全球聚酯产能及产量统计 万t/a,万t
产品 | 项目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年均增长/% |
聚酯树脂 | 产能 | 3379 | 3763 | 4039 | 4367 | 4926 | 5557 | 12.9 |
| 产量 | 2937 | 3037 | 3318 | 3551 | 3823 | 4128 | 8.1 |
纤维级 | 产能 | 2394 | 2604 | 2744 | 3091 | 3261 | 3494 | 9.2 |
| 产量 | 1936 | 1960 | 2113 | 2281 | 2426 | 2617 | 7.0 |
瓶级 | 产能 | 847 | 962 | 1072 | 1212 | 1319 | 1524 | 15.6 |
| 产量 | 716 | 800 | 934 | 1035 | 1119 | 1219 | 14.1 |
薄膜级 | 产能 | 180 | 184 | 186 | 192 | 218 | 256 | 8.4 |
| 产量 | 141 | 143 | 147 | 148 | 148 | 153 | 1.7 |
其他 | 产量 | 144 | 134 | 124 | 87 | 130 | 139 | -0.7 |
表2 我国2000~2005年聚酯生产情况 万t/a,万t
产品 | 项目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聚酯树脂 | 产能 | 595.0 | 880.0 | 1067.0 | 1264.0 | 1680.0 | 2000.0 |
| 产量 | 526.6 | 695.0 | 850.0 | 981.6 | 1280.2 | 1670.6 |
纤维级 | 产能 | 701.5 | 942.2 | 1108.0 | 1438.6 | 1640.0 | 1683.6 |
| 产量 | 510.1 | 632.6 | 772.3 | 934.0 | 1138.0 | 1283.0 |
非纤用 | 产能 | 65.0 | 120.6 | 167.0 | 185.0 | 220.0 | 278.0 |
| 产量 | 44.8 | 56.5 | 109.0 | 130.0 | 179.0 | 222.5 |
瓶级 | 产能 | 54.4 | 110 | 155.0 | 170.0 | 200.0 | 220.0 |
| 产量 | 36.0 | 46.0 | 97.5 | 115.0 | 160.0 | 200.0 |
薄膜级 | 产能 | 10.6 | 10.6 | 15.0 | 19.5 | 34.0 | 57.6 |
| 产量 | 8.8 | 10.5 | 11.5 | 14.0 | 17.0 | 21.0 |
注:纤维级聚酯、非纤用聚酯均包括合成聚酯、聚酯回收料以及进口聚酯切片。
表3 2005年国内瓶用聚酯主要生产企业产能统计 万t/a
公司名称 | 产能 | 公司名称 | 产能 |
中石化仪征化纤 | 41.0 | 珠海裕华 | 10.0 |
上海远纺 | 26.0 | 辽阳石化 | 10.0 |
江阴三房巷 | 21.0 | 上海石化 | 8.0 |
江阴澄星 | 20.0 | 汕头海洋 | 6.3 |
常州华源蕾迪斯 | 20.0 | 广东开平 | 5.0 |
海南兴业聚酯 | 20.0 | 新疆屯河 | 5.0 |
厦门腾龙 | 16.0 | 其他 | 1.7 |
五粮液集团 | 10.0 | 合计 | 220.0 |
表4 2005年国内BOPET薄膜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 万t/a
公司名称 | 生产能力 |
浙江欧亚薄膜材料有限公司 | 20.0 |
广东佛山杜邦鸿基薄膜有限公司 | 5.7 |
绍兴翔宇绿色包装 | 3.2 |
浙江大东南塑胶集团公司 | 3.0 |
山东潍坊富维塑胶有限公司 | 2.9 |
浙江无名皮塑集团责任有限公司 | 2.6 |
上海紫东化工塑料有限公司 | 2.3 |
仪化东丽公司 | 2.3 |
江苏中达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 2.1 |
汕头海洋聚酯薄膜公司 | 1.5 |
宁波舜塑科技实业公司 | 1.3 |
上海邦凯塑料科技公司 | 1.3 |
苍南中大印务公司 | 1.3 |
浙江绍兴中发实业集团 | 1.3 |
南京兰浦新材料有限公司 | 1.0 |
天津万华股份有限公司 | 0.7 |
上海化工厂有限公司 | 0.6 |
天津绝缘材料厂 | 0.6 |
保定乐凯薄膜公司 | 0.5 |
四川东方绝缘材料公司 | 0.5 |
乐凯集团第二胶片厂 | 0.5 |
杭州大华塑业有限公司 | 0.5 |
中山市盈溢包装有限公司 | 0.4 |
天津远大感光材料公司 | 0.4 |
江苏莱顿集团 | 0.3 |
江苏常州绝缘材料厂 | 0.2 |
丹东塑料一厂 | 0.1 |
其他 | 0.5 |
合计 | 57.7 |
表5 2001~2005年我国非纤用聚酯消费统计及2010年预测 万t
产品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10 |
非纤用聚酯 | 122.0 | 163.0 | 184.7 | 219.0 | 245.0 | 395.0 |
瓶用聚酯 | 110.0 | 150.0 | 170.0 | 199.0 | 210.0 | 300.0 |
薄膜用聚酯 | 10.6 | 12.0 | 14.0 | 17.0 | 25.0 | 80.0 |
其他 | 0.5 | 0.6 | 0.7 | 2.8 | 10.0 | 15.0 |